生活中的轴对称说课稿

时间:2024-08-16 21:15:13
生活中的轴对称说课稿

生活中的轴对称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活中的轴对称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活中的轴对称说课稿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活中的轴对称》。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新课程的教材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探索过程,去发现结论,去归纳总结。本节课正好集中体现了这一点。《生活中的轴对称》这一节作为本章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对前面所学过的平面图形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为本章后面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八年级学习“平移和旋转”打下良好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观察与分析,认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小学六年级学习《几何的初步知识》时曾经简要学习过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识别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七年级上册中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一章,前面一章又学习了《多边形》,对图形的认识逐渐丰富,学生们见到过的线段、角、等腰三角形、正多边形等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可以说,前面的教材已经作了很好的渗透和铺垫,另一方面,学生们在生活实践中也接触了大量的轴对称图形,对轴对称图形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认识不会有太大困难,但对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的认识上有一定难度,另一个难点是准确、完整地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经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感受和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丰富的文化价值,结合教材和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课堂结构设计

1、教学方法的设计

新课程理念强调“经历过程与获取结论同样重要”,对学生来说有时过程比结论更有意义。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知识的发现、发展的过程,采用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2、《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本节课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指导他们动手操作、交流合作,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教学媒体设计

1、为了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的实物。

2、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经历观察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实例和典型图案,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丰富感性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为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设计了剪纸片,折纸片等动手实践活动,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圆等纸片。

五、教学过程设计

遵循原则:观图引入激发兴趣,学习过程体现自主,知识建构循序渐进,思想方法有机渗透。

1、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首先播放多媒体,欣赏现实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这些问题:每一个图形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这些图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哪些图比较美?

教师谈话:自古以来,对称的形式被认为是和谐、美丽而且真实的,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建筑、艺术、科学和日常生活中,对称无处不在,为什么对称与我们关系就这样密切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轴对称”。

设计目的:新课程比较注重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赋予数学一种生活气息,让学生产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冲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同时也是对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一种培养。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先分小组活动,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具有“对称”形态的物体,由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表看法。然后再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刚才看到过的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先分小组探讨、合作交流,然后由若干名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同时反复播放多媒体图片)

设计目的:让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发表意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欣赏、感受美的能力,小组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动手动眼,形成概念

把一张纸对折,从折叠处剪出一个图形,想一想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先由老师示范剪出一个图形,之后大家自由发挥想像,剪出图案。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0.1.1中各图形,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同时教师适时演示图形对折的过程,通过观察,让学生回答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分别对应相等,能够重合在一起。

对展示的图片和同学们剪出的图案等的观察和思考进行总结,由学生归纳出轴对称图形以及对称轴的概念,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叙述,加深理解。

设计目的:不要让学生的动手活动仅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层面上,而要有一种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精神,学生通过动手、动眼、动脑,发现结论,让学生投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这样做较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了教师组织者的作用。这一过程中的剪拼能力的锻炼,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是大有好处的。

4、实践操作,加深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和找出对称轴,让学生把准备好的纸片拿出来,按照要求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接着从不同方向折一 ……此处隐藏1985个字……折,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让学生折一折后汇报结果。

通过操作得知: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接着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进一步指导学生折圆,并启发学生说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是它的任一直径所在的直线。

3、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找对称轴,与同学们共同分析课本p68页的图形。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新知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在操作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6、综合练习

发展思维

1.举例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越多越好.采取分组竞赛的方式.

2.英语中的26个字母那些是轴对称图形?看谁又快又准确.那数学中的数字有没有轴对称图形?

3. p70剪正五角星,

思考:这种剪正五角星的方法,其中隐含着什么数学道理?

我认为新课改并不意味着不要练习,而是要改变繁、难、偏、旧的习题,要设计一些与生活相联系的题目,设计一些有体现基础而又能发展学生思维的题目,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五、评价分析

1、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通过课堂中学生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交流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动手操作的表演,各种问题尝试解答等活动,使教师从学生思维活动、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序等多层面地了解学生。

2、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设计说明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本节课设计时,我遵循以下原则:观图引入激发兴趣,学习过程体现自主,知识建构循序渐进,思想方法有机渗透。

七.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下写一篇100字以内的报告.喜欢设计的同学设计一些轴对称图形,带来贴在黑板上,供大家欣赏.

(新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让学生学会课后探究新的问题,尝试解决更层次的问题.)

八.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例题

练习

对称轴的概念:

归纳小结

生活中的轴对称说课稿3

《生活中的轴对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研究轴对称图形与成轴对称两个概念,为更好地把握这一节课时内容,对本课时教案予以说明:

一、 本节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

1、 知识的内在联系

《生活中的轴对称》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在小学已有初步的渗透,初中阶段,它既是前面全等三角形概念的拓展与延伸,又是图形全等的具体应用,是与平移、旋转等相关联的又一种图形变换方式,也是今后研究等腰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等图形性质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这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从欣赏视频和图片出发,以操作、观察、想象、发现、概括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

3、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中渗透了类比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类比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得出成轴对称的概念。

二、 教学目标定位

素质化的教学过程,它应该是一个在三维目标指引下的精神生产活动。全面化解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各项目标与具体学习内容有机地整合,这既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也是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制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轴对称的共同特征,探索它的性质,并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找出对称点;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形欣赏、观察、折叠、剪纸,与设计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总结归纳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感受轴对称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数学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初步获得动手的乐趣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诊断分析

学生在小学对轴对称现象已有初步的认识,在初中前面的几何学习,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几何知识,但他们的几何认知能力仍处于较低级的阶段。因此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基础,我采用了直观演示、设疑诱导、操作发现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学生容易掌握的有:1、掌握轴对称图形与成轴对称的概念;2、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现象;3、画出对称轴,找出对称点;不易理解和容易混淆的地方有:1、对称轴是一条直线;2、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的性质;成轴对称是两个图形的关系;3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成轴对称只有一条对称轴。

四、 教学实施特点及预期效果分析

概念形成是概念学习历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思维过程中最复杂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了概念教学规律,通过创设情境,孕育新知;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尝试应用,巩固新知;放飞想象,体验创造;反思盘点,整合新知;知识拓展,深化提高;实践应用,解决问题这七个教学环节来实现本节课的构建。

为了体现轴对称的美我设计了一段视频展示大气恢弘、而又无处不体现对称美的故宫建筑,并配以旁白吸引学生的眼球,既孕育了新知,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多媒体演示,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非常容易的探索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中。接下来的“动手操作,探索新知”环节,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用问题串层层递进,让学生边动手边动脑,再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得出轴对称和成轴对称的概念,并用表格式的归纳加深学生对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的理解,以此突出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尝试应用,巩固新知”环节,用闯关的形式通过欣赏、猜想、推理、说明生活中成轴对称的美无处不在,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推理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放飞想象,体验创造”我让学生自己创作出富有特色的轴对称图形,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中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最后向学生展示飞机的对称、闹钟的对称、人的眼睛的对称使学生知道对称不仅是为了美观还有许多科学道理。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发现美、欣赏美、探索美、创造美提高审美意识。最后精心设计的练习,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所有学生都有所发展。

《生活中的轴对称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