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观后感

时间:2024-07-03 17:44:27
《夺冠》观后感(12篇)

《夺冠》观后感(12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夺冠》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夺冠》观后感1

最震耳欲聋的声音,不是几乎溢出屏幕的掌声尖叫,而是全世界为之寂静,无声呼吸中清晰可闻的急促心跳。所有人都在期待一个结果,然后,得偿所愿的欣喜若狂如银瓶乍破,迸射炸裂。

1982年中国女排在日本大阪夺冠的瞬间,守在电视广播前的民众欢欣雀跃;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打败东道主巴西队,并最终夺冠,屏幕前的我眼眶湿润,热血沸腾。岁月流逝,中国女排从教练到队员不断在更新换代,除了灵魂人物郎平,被时光擦得熠熠生辉的还有“女排精神”。

也许,“女排精神”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不过是一个热门词,而它蕴含的十六个字——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由多少血汗浸润,承载多少价值,在看完《夺冠》这部电影前,不会有太深的感悟。观影毕,我不禁思考,“女排精神”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应是一种坚定的信仰,与一颗强大的灵魂。

是钻凿之中破除阻挠,执着追求不灭的信仰。排球运动员每天的训练都是在磨损自己的身体。过去是国家队队员、现在是国家队教练的朗平,“从脖子以下没有一块骨头是好的”“有着六十岁的心脏,八十岁的骨头”,有人早早退出残酷的赛场,有人身负伤病仍不舍放下手中排球。是一份份执着铺就走向冠军领奖台的道路,一切阻挠都要为这不顾一切的冲劲让路。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训练场地的墙上,布满老女排队员练习扣球时用球一个个凿出来的圆坑,斑驳的墙面是一代女排、荣耀背后苦苦训练的见证。“爱拼才会赢”,朴实的话语蕴含着绝对普世的道理。到追求实现那一刻,所有伤痛都将成为光荣的勋章。

是火星飞溅苦锻心志,铸造一颗强大的灵魂。你能吃苦,别人也能吃苦,这是朗平十八岁进入国家队面临的挑战;“中国人是否还需要女排?”“女排为何还不赢?”这是朗平临危受命中国女排主教练受到的质疑。但她抗住了压力,最终向世界宣告“十连冠”胜利。这不仅是比赛的胜利,更是忠于内心而反抗不看好话语的胜利。“什么时候才不会那么看重一场比赛的输赢?”“当你的内心足够强大。”人们都背着自己的“包袱”,学生有升学压力,成人有工作压力。是被迫负重行走最终被压垮,还是为自己而生,不负每一寸时光,取决于内心。“为了什么?”当你得到一个让你满意的答案,内心能便从中不断汲取力量,增添灵魂的厚度,从而企及更高的高度。女排精神,不仅是一代人的记忆,更是为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强筋健骨、凝神铸魂。

女排精神,是辉煌时愈战愈勇,低潮时沉潜蓄势;是勇攀高峰的执着追求,是“球可以输,人不可以输”的坚强信念。女排精神并非胜利时才有,而是这种不限于竞技体育的精神在引领人如何成为自己的英雄。我们日常里的英雄梦有此般精神支撑,便不会被眼前苟且、挫折磨灭。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而我们都是追梦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之所向,一往无前。在女排精神的铿然鸣响中,我们也踏着节奏步伐豪迈,去融入奋进时代的交响乐章!

《夺冠》观后感2

一提到女排精神,所有人都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坚持不懈、奋发图强、顽强拼搏……简单来说,就是努力拼博,顽强到底。可看了电影《夺冠》,我发现,女排精神不止这些。

《夺冠》讲了两大故事,都是关于中国女排的,一个讲的是朗平作为队员时的国家队夺冠,另一个讲的是朗平作为主帅的国家队夺冠。这两个故事,就是对女排精神的完美诠释。朗平作为队员时的中国队,每天从早到晚,一刻不停地努力训练,队员全身都是伤,却都坚持了下来。这精神不就是顽强拼搏吗?最后在与日本队的决赛中,原本处于劣势,最终反败为胜,夺得冠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时任美国队主教练的朗平带领美国队打败了中国队。之后,朗平回到祖国,大力改革中国排球,但效果却不理想,因为她的队员们心目中少了女排精神。在2016年巴西奥运会上,在与巴西队进行淘汰赛的前夕,队员们好像突然领悟到了什么,于是,他们打败了巴西,赢得了这场决定去留的关键比赛,并且一路凯歌,夺得了冠军。

看完电影回到家里,我坐在床上想了很久,一些声音就在我耳边一直徘徊:“拼啊,再不拼就没机会了!”“你们想想你们是在什么地方打球,要是你们输了,你们后悔一辈!”“有些人跟我说:‘你们打排球到底是为什么呀?即使你们赢了,大家也不会像以前一样跑到街上,又哭又笑,又叫又跳了。’甚至还有人说女排精神已经过时了。”“你们为什么打排球?你们爱球吗?”“我们那时候什么也没有,但我们心中,有这个;你们现在什么都有了,但你们心中,少了这个。对吧,女排精神。”外面的月光照进来,虽然已不是八月十五的月,但看起来也是那么的圆,看着看着,它竟变成了一个金黄的排球!

我收回了目光,继续思考:女排精神过时了吗?人们还需要女排精神吗?我为什么学习?我爱学习吗?还有,“我们心中有这个”中的“这个”到底是什么?是指女排精神?但明显不只是顽强拼搏。这一面布满着被排球砸出的痕迹的墙到底代表着什么?我沉思良久。我为什么学习?“为了我自己”这样的回答明显很潦草,我得认真回答这个问题。为了以后有更好的生活?这似乎又太遥远。那就是为了证明我自己吧!这就是答案。我爱学习吗?这个问题,有些难回答。我在上课的时候,心情是很愉快的,可在做作业时,心情却很难高兴起来。若做作业算是复习的话,那我就是爱学习吧。那“这个”到底是什么?这,大概是指团结吧。将心用一面墙连着,团结在一起,赢得比赛。在与巴西队比赛的前一天晚上,队员们聚在一起,大家坦诚相待,坦白了自己的缺点,并说一定努力改正。女排精神应该再增加三点:团结、坦诚和知错就改。最后两个问题,女排精神过了吗?人们需要女排精神吗?先将女排精神概括一下吧: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知错就改、团结、坦诚。这些品质,直到现在不是还在倡导大家这样做吗?那女排精神就还没有过时。既然中国女排能靠女排精神夺冠,那人们也能靠女排精神成功!那人们就还需要女排精神。

问题都思考完了,我睁开了眼睛。女排精神……我心中一直念叨着这个词。

《夺冠》观后感3

国庆期间,电影《夺冠》上映了,其中女排精神引发了许多人的讨论。在我看来,女排精神可以凝聚为三个字,勇,拼,凝。我将从这三个方面来说说我看到的“女排精神”。

勇,是面对困难环境时毫不放弃,是面对强劲对手时的毫不畏惧。镜头转向女排的训练室,一间挂着铁皮灯,只有一个排球网,堆放着训练器材的训练室。两筐白色的排球,因为数不清的汗水,无数次被拍在地上,墙上,已经没有了原来的模样。绿色的墙面上,满满都是白色的印子,那是女排球员一个一个,一次一次拍出来的。一个个正值青春的姑娘们,膝盖上的白色护膝已经发黄了,汗水浸湿了头发,手腕打得通红。唯一支撑的,是夺冠的信念。这是一份超乎寻常人的勇气,条件 ……此处隐藏8329个字……要花钱买票一样。每个人欲求的目标应该是无上限的,就看你愿意付出多么大的相应代价,这可不是说说那么容易,更不是电影所能够完全展现出来的,例如朱婷深夜里的独自痛哭。越高的目标越容易产生灰心的情绪,因为难度等级会让你对正在和将要的付出产生怀疑,从这个角度说,对影片中自愿退出发队员,应该是可以理解的,谁又不曾知难而退呢?做不了英雄不可怕,只要心中依然敬慕英雄。

虽然个体的目标最初往往显得私人、零碎、渺小,但当心往高处的时候,普通人的大事小情足够升华出意义。如此,对自己的存在便少一些怀疑,不再纠结是否身体残疾,不再纠结能力大小,最大程度地享受人生就好。精神升华了,付出大约等于收获的公式也就容易成立了。这不是鸡汤,是切切实实的事实。

不可否认,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观众正是被女排精神召唤走进影院的,试图寻找某种东西。推荐观看《夺冠》,在观众的潜意识里,必然能够得到某种激荡,作为一名辛劳的普通公民,不断的激荡也许是不可少的强心剂。女排站上领奖台,国歌响起,你是否油然而生出庄严和激动呢?往大了说,家国多事之秋,恰恰最需要振奋的女排精神,电影《夺冠》正当其时!

《夺冠》观后感11

昨天首映《夺冠》,有人评价这是中国第一部体育大片,预估票房80亿!

中国女排精神!“胜不骄败不馁,坚守本心”才是真正的女排精神,无论你是体育运动员还是普通人,打心底里都要有一股子冲劲,一种信念!

暂且抛去巩俐的国籍不谈,用巩俐扮演郎平,有点太“美化”了郎平了吧?不!一位是现实活生生的、大家都熟悉的铁骨铮铮的巾帼英雄,世界当红体坛教练,巩俐为了贴近郎平形象,从发型、体态、表情、眼神、步姿等都神还原,连郎平驼背的毛病都没放过。差不多算是像素级还原。巩俐和郎平两者之间,无论是“身”、“形”、“神”、“韵”上,都散发着相似之处,巩俐也得算的上是身心合一,灵肉交融,毕竟是以真人真事为题材的影视创作,无论这部电影到底是为了票房?还是为了彰显英杰?都值得被尊重,值得一看!

郎平不仅是一位非常棒的国家运动员,也是一位心怀学生的老师。在赛场上,郎平奋力拼搏、秉持中国女排精神,场下,她能尽力体察到每位队员的情绪。退役后担任教练,训练出了无数出色的巾帼英雄,可以说,中国女排的里程碑上,一定会有“郎平”二字。只有像郎平这样,把自己的学生、把自己的国家,时刻挂在心上,用发展、和爱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才能培养出心性坚韧的国家干将。女排精神是什么?郎平说过:“不是一定要赢,而是明知道自己会输,也要一分一分地赢回来,不到最后不放弃,到了最后也不放弃!”

选角副导演从全国几千个女排运动员里挑选了最终的十几个给表演老师变魔术一样,把她们一个一个训练成演员,并且重建了80年代的漳州训练基地。在80年代留下了五连冠的奇迹辉煌。虽然说现在的人总是回忆之前多么多么厉害,显得有点自娱自乐,但这是不能缺少的一种情怀和记忆。影片开始时,彭昱畅饰演的青年陈忠和,作为陪打教练的身份缓缓走入女排训练基地,懵懂青涩,眼神闪躲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去向哪里。正对应那个时代中国女排将要走向世界时的前夜,虽然迷茫但有目标,那就是拿冠军!

有趣儿的是,陈冲的女儿演了电影里郎平的女儿,郎平的女儿演了年轻的郎平,呃·····这有点绕啊!用郎平老师的原话来说:“你就是我!”带着这句话去观影,莫名有一种错乱时空,回到过去的感触,呐喊、哭泣、拥抱、欢呼都交织在130分钟荧幕当中。《夺冠》为什么要女排队员真人出演?我想,女排人的精神,不是能演出来的,需要内心有强烈的情感共鸣、有坚定的信念。每个时代的中国女排都有这一群可爱的姑娘们,她们不畏强敌刻苦训练!

好苦的是80年代落幕之后,一直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整整走过了30年时间,承受了太多终于释放了出来。除了女排刻苦训练时的苦楚,更多的则是默默无闻时期的坚守。小编在此想说的是“女排精神”不是用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但是只要你走进电影院看过这部电影,通过《夺冠》里的每一个镜头去感受去体会,就能知道女排精神是什么,就能知道“中国人,行的”、“中国人无所畏惧”的底气和根源是什么!

《夺冠》观后感12

大年初一,电影《夺冠》上场。这是由陈可辛执导,巩俐主演的剧情片。2016年8月22日,里约热内卢。时隔12年,女排姑娘们再度杀入奥运决赛。惠若琪的一记探头球,让全场屏住呼吸。一个高速旋转的排球,勾连起几代排球女将的热血与青春,女排姑娘们三十余年的沉浮图景被缓缓打开。

提起“女排精神”,就如郎平所说:不是胜利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了,它是恒久存在的。“女排精神”是一种力量,一种不服输的劲头,一种默默付出顽强到底的精神,是我们中国精神的一个缩影。不管是比分落后,还是稍稍领先,或者不相上下,我们的女排姑娘们都体现出每球必争的决心,诠释出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拼搏精神永远是中国竞技体育之魂”,这种不放弃、不抛弃的拼搏精神,不仅能够唤醒大国梦想,也足以振奋13亿多中国人民。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有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共同情结,对中国人来说,女排姑娘们就是集体记忆、共同情结。新一代女排姑娘们在里约的伟大胜利,又在中国年青一代中延续和强化了对这支队伍和“女排精神”的认知和情感。我们要继续弘扬学习女排精神,学习她们团结奋进、一致向前,永不言弃、敢于拼搏,逆境奋起、不骄不馁,爱国情怀、大国风范,这就是女排精神的传承意义之处。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很多优良的传统美德,有很多意志品质,现如今,女排精神也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从世界杯冠军到世锦赛,再从奥运会到亚锦赛,女排姑娘们的运动员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实力证实了我们顽强拼搏、奋勇前进的精神。在诸多采访中,令我不禁泪目的就是郎平指导那一句:“只要穿上带有中国国旗的衣服参加比赛,我们的目标就是升国旗、奏国歌。”升国旗、奏国歌,这不是简简单单的行为,这是在向世界证实我们中国的实力,女排姑娘们不以自己夺冠作为目标,不以夺冠为利益,升国旗、奏国歌,女排的运动员们这是把国家同自己相连。这是女排精神,一切以国家为重。

女排精神还有扎扎实实,勤学苦练;女排精神还有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女排精神还有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女排精神还有刻苦钻研,勇攀高峰。

世界上没有唾手可得的胜利,所有的竞技体育没有扎实的本领、刻苦的训练,都是无法突破的。我相信每一个运动就有他们所擅长的技能,但是,从小练习,日复一日,面对伤痛依旧顽强拼搏,这些才是每一位体育健儿能走到今天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精神。排球作为一项团体运动,必不可少的就是团队精神,回望上世纪,中国在设备基础设施不好的条件下,女排团队也用自己的合作与团结战胜了种种困难,无论是硬件设备上,还是自身实力上,女排人有着钉子一般的精神,团结一心,像一只手,手指虽然单独有自己的长短,但是团结起来,紧握起来就是重拳,是能达到一切的重拳。

女排姑娘们,世界第一!但是她们的的世界第一不是简单而来,而是有着精神支撑,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激励我们前进!

《《夺冠》观后感(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